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致力于让环境变美的人,他们是默默无名辛勤守护美丽城市的普通劳动者。在这个平凡而高尚的岗位上,有一位出了名的“污泥美容师”,他每天顶着浓烈的泥臭味将污泥一趟趟运送至垃圾处理厂填埋、焚烧。
他,就是达州市惠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驾驶员冯胜友,他任劳任怨地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奉献,才有了我们达城的整洁和美丽。
每天清晨6点半,冯胜友就要早早地出门,前往污水处理公司,从家里到工作地点,走路半个小时,18年来,冯胜友从未中断。
2000年,冯胜友退伍后分配到了刚刚成立的达州市惠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鲜家坝污水厂。鲜家坝污水厂负责整个达州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持续不断的增加,污泥产生量随之加大,在脱泥车间,每天早上冯胜友就要来到这个地方进行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18年前,由于公司刚开始运行,存在工作人员少岗位多的情况。冯胜友刚到这里工作的时候,并不是专职污泥运输的驾驶员,而是负责接送同事上下班的交通车驾驶员。
冯胜友和记者说,每天接送同事后,工作闲暇之余他又去脱泥车间义务运输污泥。当时,冯胜友的上班时间实行三班倒制度,换作其他人休息的时候,他仍会主动去倒污泥。
从2000年到2010年,冯胜友身兼公司交通车驾驶员的同时还要承担污泥运输的任务。十年间,他心甘情愿干着两份工作,从未喊过苦喊过累。
鲜家坝污水厂于2000年建成,日解决能力4万吨,为满足发展需要, 2010年该厂扩建成日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这一年,冯胜友成为了公司的专职污泥驾驶员。
不论天晴下雨,冯胜友都要坚持上班,因为如果他“偷懒”的话,污泥就会堆积如山且浓度变高,从而影响企业生产运行。
从垃圾处理厂回到脱泥车间,冯胜友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车辆情况,确保下一车的运输不可能会出现故障,因为在2008年的一次运输意外中,给冯胜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天,冯胜友拉了满满一车污泥,当车行驶至火车站洞子前面,不知为何原因,后门突然爆开。一时间,污泥全部倾泻在道路上,导致路面湿滑且影响交通。看到这种危险的情况,冯胜友赶紧停车联系同事,将另一辆车开来。随后,三人齐心协力将污泥铲到车上。整整5个小时,冯胜友与同事汗流浃背、满头大汗终于将50吨污泥转移到了另一辆车上。至今,冯胜友出车都担心行驶途中后门突然爆开,尽管速度不快,但是车子有惯性。
从公司脱泥车间到垃圾处理厂这条路,冯胜友已经开了整整18年,行程20万公里,运输污泥数十万吨。
杨清是冯胜友的同事,他也是和冯胜友一年进公司的好友,18年来,杨清负责脱泥车间的运转,冯胜友就负责污泥的运输。杨清和记者说,冯胜友一天最多的时候要工作18个小时,运输8车污泥,一趟来回就需要2个小时,真的很辛苦。
在污水处理公司,和冯胜友一起工作在脱泥车间的还有8名同事,由于污泥中含有汞、铬等重金属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虽经脱水浓缩仍散发恶臭气味,加之离心脱水机等设备运转时发出的较大噪音,工作环境并不理想。
吃过午饭,冯胜友开始了下午的运输工作,从污水处理厂到东岳电站一趟就需要两个半小时,冯胜友基本上一天要跑三趟。
18年来,同事们经常开玩笑叫他“冯老五”,不是因为他排行老五,而是因为在他之前有四个人做过污泥运输员,后来嫌这份工作太累太脏申请调离了这个岗位,而“冯老五”却坚持了18年。风吹日晒,忍受刺鼻的臭味,是“冯老五”的工作日常。有时候,凌晨两三点钟“冯老五”仍坚守在工作岗位。
18年来,冯胜友将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认认真真地对待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从事的污泥运输工作中,没再次出现一起安全事故。他也连续几年被公司评为“工作标兵”“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优秀员”“先进个人”。据了解,和冯胜友一样工作在污水处理一线多人,他们都在为达州的绿水青山做贡献。
一天两天、十天半月能坚持做一件事,不算得上什么,难得的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才算得上坚守。冯胜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持之以恒”的含义,他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污泥美容师”,任劳任怨地工作在污泥运输战线上。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达城的整洁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