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特意保存的话,遗体很快就会出现异味,最后腐烂直至剩下一副骷髅架子。
即便有厚重的木头将遗体与土壤隔绝开,可也没办法避免地下潮湿的环境对遗体造成的影响。
因此想要遗体不受外界影响,最好的办法是用一副能完全阻挡外界环境接触内部的棺材来安置。
而毛主席的遗体之所以能保存这么多年,最重要的缘由是安置遗体的棺材非常特殊。
一般来说最好的棺材材质是檀香木和金丝楠木,这些在古代都是富贵人家、豪门大户才能用的。
根据这个要求,有人提出能够正常的使用水晶棺,这种棺材除了能让外面的人直接看到,还能避免遗体变质的情况出现。
不过想要遗体长久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水晶棺内,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对内部进行真空处理,以便保持压力平衡。
而在那个年代,就连普通的富豪都用不上这种水晶棺,只有各国备受尊崇的领导人去世时才能用。
《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主席纪念堂的决定》中说到:“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即将安放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广大人民群众瞻仰遗容。”
因为毛主席是1976年9月9日去世的,所以打造水晶棺的计划就被命名为“769保密工程”。
其中包括航空工业部621负责人、北京玻璃总厂长以及国家材料建设局局长等人。
这项工程的工作人员在打造水晶棺的过程中都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并且一直以最高水准来要求自己。
首先就是这一个水晶棺所用的水晶必须要是纯水晶,因为一旦含有其他杂质,储存效果就会非常差。
苏州东海县是著名的“水晶之乡”,当地人民一听到这一条消息立马自发加入开采队。
水晶的坚硬程度至少需要2000℃的高温才能将其熔化,在此过程中还要挑出里面的杂质。
面对如此危险且辛苦的工作,很多女工作人员冒着被灼伤的风险打造出了足够使用的水晶玻璃。
水晶是做好了,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二个重要且不易完成的难点。
正常情况下,水晶棺里面的遗体会因为折射出来的光而与真实面容有着非常大差距。
科学家告诉韩伯平,想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就要在水晶玻璃板上镀上多层干涉薄膜。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研制组的人才们,他们废寝忘食地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打造出了中国第一台真空镀膜机。
为了保证水晶棺内部的环境达到遗体的最佳储存效果,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等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千百次的测算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工作人员终于打造出了纯度高达99.9999%,还能防霉、防潮、防腐、防干、以及防震的水晶棺材。
即便过去四十多年,还是没有一点一个国家能做出来一样防护储存功效的水晶棺。
此时有人可能有疑问了,在打造水晶棺的一年时间里,毛主席的遗体是怎么样保持不腐烂的状态的?
为了避免人在去世后身体产生化学反应出现异味,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体内的血液全部抽干。
接着为了保持遗体不腐烂,需要往体内注射化学药剂,例如、甘油、乙醇等。
为了让毛主席的遗容以最好的样子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研制组组长韩伯平和其他工作人员商量出来了一个办法。
就是利用彩色配光整容技术,通过光的反射将毛主席彩色照片的底片映照在他的遗容上。
1976年9月11日到9月18日的一周时间里,组织在人民大会堂为毛主席设置了追悼大会。
因为那时水晶棺还没有开始打造,而时间又非常紧急,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寻找现成的。
不过好在最后玻璃厂的工人连夜赶工,将原有的玻璃板粘合到了2.2米,让毛主席的遗体有了安放之处。
因为来吊唁毛主席的群众过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速上涨,大会堂内的温度也迅速升高。
即便大会堂内的空调温度已经调到了最低,但整体室温仍在15℃,而棺内的温度也一直在13℃左右。
最终在北京最优秀的制冷降温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半导体制冷降温设备被造出来了。
有了它,有机玻璃棺的温度最高不会超过8℃,到了晚上无人吊唁的时候还可以达到6℃。
好在最终毛主席的遗体完好无损地度过了追悼大会,之后一直秘密储存在一个房间内。